9月29日,高效低碳发电与清洁能源利用创新团队召开月度学习交流会,会议深入学习国家生态环保与能源创新战略文件,部署创新团队终期考核工作,并邀请教师代表分享前沿学术成果,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为团队建设收官及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会议首先由吴韶飞老师领学《求是》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《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》,重点解读生态文明建设“四大转变”与“五大关系”。文章明确我国已进入加快绿色化、低碳化高质量发展阶段,其中“多污染物协同控制”“绿色低碳转型”等要求,与团队“高效低碳发电”核心研究方向高度契合,为技术研发提供了战略指引。同步学习的国家能源局《关于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“人工智能+”能源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工程。同时人工智能+能源新业态、+新能源、+火电等方向与团队研究紧密相关,为科研选题提供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清晰导向,也为后续技术攻关划定了重点领域。
团队负责人潘卫国通报创新团队四年建设期终期考核相关安排,明确考核需围绕“总结成效、梳理成果、对标指标”展开,重点聚焦近两年来的核心成果,并整合四年建设全貌。潘卫国强调,终期考核是对团队四年建设的全面检验,需全员重视、协同推进。
会议邀请三位教师代表分享前沿研究成果,展现团队在低碳能源、AI+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。针对传统光伏组件适配复杂曲面难的问题,蔡靖雍副教授建立了多尺度多物理场模型,揭示了曲面光伏辐照分布规律,优化了组件串接结构,开发的“曲面光伏-通风幕墙-热泵”复合系统,为建筑光伏一体化、应急能源场景提供新方案。钱凡悦博士后聚焦需求侧能源系统精细化调控,引入迁移学习技术,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数据稀缺、个性化差异大的痛点。通过优化算法与模型,大幅提升负荷预测精度与故障诊断效率。针对电力巡检安全风险高、效率低的问题,冒建亮副教授研发了变电站双臂移动机器人与输电线路爬行机器人,集成视觉定位、强化学习等技术,攻克复杂操作难题,已在南方电网示范应用,并亮相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,为“机器人+能源”战略落地提供技术支撑。
会议指出,此次学习研讨会既是对国家战略的深化理解,也是对终期考核的全面部署,更是学术创新成果的展示。团队全体成员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把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科研攻坚动力,持续聚焦高效低碳发电与清洁能源利用领域,以技术创新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与能源高质量发展。
(能机学院 张鸿燕 供稿)